为解决文物利用不足和利用不当并存的问题,“文物大省”山西省最近允许社会力量认领认养文物建筑。3月21日,山西省政府网站公布了《山西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实施方案》(下称《方案》)。这是全国首次省一级政府出台社会力量保护文物的方案。

“山西是文物大省,素有中国古建筑博物馆的美称,文物的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前列。但山西的经济实力较为落后,只依靠政府财政拨款来保护文物远远不够,因此积极探索社会力量保护文物的新方式,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成果共享的文物保护利用新机制。”山西文物局政策法规处王志军处长告诉财新记者,四月中旬山西将举办一个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的启动仪式,同时相关的立法工作也在同步推进。

山西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文明守望工程”,目的是动员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企业家、国际组织、社会热心人士、当地居民等社会各方面力量,通过文物修缮、创设博物馆、捐赠、看护巡查、展示利用、文化创意、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参与到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中来,并鼓励文物所有人在不具备保护利用能力的情况下交由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利用。

《方案》中介绍了九种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的措施,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推进文物建筑认领认养工作”,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企业或个人通过出资修缮、认领认养等方式,参与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利用。《方案》提到,申请者需“签订认领认养协议,在不改变文物所有权的前提下,在一定年限内给予认领认养者使用权、经营权。经整体维修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可以辟为文化旅游场所、博物馆、纪念馆和其他文化教育场所、发展相关文化产业场所,尽可能向社会开放” 。王志军告诉财新记者,方案公示后,已经有五六十家企业参与进文物保护工作中。

他介绍,政府将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为社会力量参与提供服务,比如说建立服务平台和监管机制,同时也会建立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机制。

山西省工商联、省文物局近日也公布了山西省11市第一批文物建筑保护利用供选项目名单,总共有252处,其中临汾市最多,有47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