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市场当前挂牌企业数量超过10000家,成为承载中国经济转型希望的新兴资本市场。

随着沪深A股IPO新股发行加速,制度改革预期渐起,新三板Pre-IPO项目受到追捧,投融资需求持续升温,2016年全年融资额达1390亿元。“解决“堰塞湖”问题的路子越来越宽了。不光沪深两个交易所吸纳能力在增强,新三板的功能也越来越突出,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最近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随着融资通路逐渐畅旺的是日趋严格的监管政策,考虑到新三板市场支持实体经济的显著作用,以上措施或为后续政策红利铺路。

不乏融资明星

截至3月17日,2017年以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股票发行融资累计达到233.26亿元。今年来有610家挂牌公司在新三板实现了股票发行融资。

引人注目的是,一季度的新三板市场发行融资不乏明星项目。

其中,新三板挂牌企业神州优车(838006.OC)完成46.00亿元的定增,贝斯达(833638.OC)完成1.99亿元的定增,对应增发后市盈率27倍;凌志股份(831725.OC)完成4425万元的定增,对应增发后市盈率17倍。

“年初年底是融资撮合成交高峰期,年底9月到12月份可按当年市盈率估值对价,今年3月到5月份可按即将出炉的财务报备对价,企业和机构容易实现价格意见统一,形成成交。”北京新三板融资中介人士张楠介绍,“机构正在追逐拟IPO企业,这部分资金对风险更为敏感,而IPO的提速给了这些资金加紧投资新三板的理由。”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目前机构重点关注Pre-IPO企业,投资机构重点布局的企业估值按照2015年净利润计算在投后20倍左右,市盈率较低。与此同时,投资Pre-IPO项目的资金亦在出现“下沉”现象,净利润1000万-2000万的企业亦获得机构认可,2015年投后市盈率在20倍左右,投资机构按2016年净利润估值的标准会控制在投前市盈率15-18倍。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目前已经有86家新三板挂牌公司申报IPO材料,累计297家新三板公司接受IPO辅导,以2015年年报净利润计算,共有1618家企业超过2000万门槛,净利润在5000万至1个亿的有380家,考虑到新三板公司的成长性较高,2016年年报数据尤其关键。在沪深A股再融资受限的条件下,资金是否会涌入新三板,是市场各方正在密切关注的动向。

监管日渐严格

2016年8月,在股转系统出台的《股票发行问答(三)》中,对新三板募集资金的使用及募集资金专户管理等问题提出了明确的监管要求。对募集资金使用原则、负面清单、闲置资金使用、关联方占用等常见的违规行为均作出了明确规范。

“最近新三板融资趋严,募投方向已按A股标准要求,不可任性‘补充流动资金’。融资方案制定难度提高,从启动与机构沟通到定增方案实施,平均周期在3-4月。”张楠表示,“年报披露后一个月内,甚至是一个星期内,公司就应该把定增方案公告出来,因为机构会根据最新出炉的财务数据估值,并展望公司未来发展前景。三月份和四月份年报披露期是非常关键的节点。”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动向,是目前市场上逐渐升温的融资势头,使得个人FA和网络FA在社交网络上群发定增信息的情况增多。这一问题近期亦得到了监管层人士的警示。

“现在尤其监管层已经有窗口指导,要求部分融资中企业重视信息披露问题,特别是涉及价格和数量的敏感信息,对已经比较活跃有流动性的股票会造成显著影响并反映在盘面上,未来可能会加以查处。”张楠表示。

事实上,早在2016年年初监管层即已对类似情况予以警示:“主办券商等中介机构应督导挂牌公司规范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不得通过场外信息平台等网络形式,向不特定对象发布定向发行信息或在不特定对象中寻找定向发行潜在认购者。”

但从后续监管动态来看,并没有公司因此受到自律监管或行政监管措施。

“今年可能发生的是对新三板公司信披质量的严格要求,即向上市公司监管标准看齐。”张楠表示,“但这也意味着后续政策红利的实施条件成熟。”

中国证监会2015年11月20日正式对外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探索放开挂牌同时向合格投资者发行股票新增股东人数35人的限制,加快推出储架发行制度和授权发行机制。坚持新三板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发展方向。

北京新三板投资者王亦飞表示,“比如放开‘35人’发行限制,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进行‘小IPO’,那么股权分散度问题将迎刃而解,后续制度改革空间也才能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