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大选使全球市场经历上冲下洗,国内股市、期市、债市等出现短线剧烈波动,间接影响到大众理财的风格取向。业内人士表示,随着预期风险事件的逐步出清及市场的重新逐步企稳,大众理财有望步入“供暖”季,但债市牛市在持续运行并进入区间震荡后,大众理财资金面临的“去留两难”状况更为棘手,债市理财料步入“胶着期”。

债券理财占比迅速提升

随着大众理财意识被逐渐唤醒,以及互联网金融发展日新月异,很多人加速尝试债券、股票等投资理财途径。但全球政治和经济环境的不稳定,不时引发市场大幅波动,促使公众在理财过程中深入认识影响债市的风险事件,并进一步“趋利避害”。

当前,债券理财在大众理财中的占比越来越高。中金公司介绍,2016年上半年理财发展特点是,在资产配置上,上半年债券投资比率明显上升,从2015年年末的29.49%升至40.42%;非标占比16.54%,较2015年年末的15.73%不降反升,或与同业理财快速增长有关;而在流动性宽松、资金利率平稳维持低位背景下,货币市场工具、现金及银行存款的占比均下降,前者占比从21.5%降至15.62%。同时可以推算出的是,上半年理财持有债券的绝对量从不到7万亿元升至10.6万亿元。

从债券市场成交状况来看,近期民企债活跃度提高、房地产债表现抢眼。民生证券分析师李奇霖表示,民企债的活跃度有所提高,反映出部分资金寻找价值洼地的诉求。高估值成交中除了城投依然受追捧外,汽车、化工行业的成交有所增加,民企债出现频率提高。同时,交易所发布房地产和过剩产能行业公司债券分类监管的文件显示,发行公司债的164家房地产企业中符合基本准入标准的有111家,其中属于正常和关注类的99家,限制的范围低于市场预期。地产债低估值成交数量有所提高,主体以正常和关注类为主。

机构人士介绍,在低利率叠加资产荒的背景下,集“定期开放+封闭运作+纯债投资”等多重优势于一体的纯债定开债基成为理财爆款,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青睐,显示出债券理财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

机构建议谨慎应对震荡市

经历去年股市大幅调整后,国内投资者风险偏好整体趋于保守,对于目前债市运行趋势更为重视。

华安证券宏观策略组认为,债市调整压力仍在,短期谨慎为好。据介绍,受到去杠杆、抑制房价、资本流出及四季度通胀反弹的制约,短期货币政策难以宽松,并且,原材料价格上涨有可能带动中下游非食品价格回升,加剧通胀反弹预期,货币政策边际趋紧的预期增强,叠加资金投放仍然收短放长,资金紧平衡格局或将延续,因此,短期债券市场调整压力依然较大,多看少动,谨慎对待为好。

不过,从资金配置的角度来看,货币政策边际趋紧和金融监管趋严之后,加杠杆受到限制,表外资金成本受到限制难以出现明显下行,而息差缩小倒逼表外高成本资金规模扩张放缓,资金会重新从表外回归表内,地产小周期回落的情况下,实体融资需求仍将受到抑制;金融机构缺资产的情况下,未来仍会依赖债券配置来缓解配置压力。

还有部分机构认为,短期内债市延续区间震荡的可能性更高。中信建投指出,10月超预期的PMI数据显示经济短期企稳,从这一角度来说,近期债市收益率上行体现了市场对此前经济基本面预期的边际改善。此外,近期股票市场的表现也对债市形成替代和分流效果。央行三季度报告显示央行对经济更加乐观,认为短期通胀有上行压力;在货币政策上继续维持中性,保持适度流动性,同时继续温和推进降杠杆,重申了表外理财纳入到广义信贷指标,整体来看央行政策更倾向于紧平衡。而随着房地产调控加深,未来房地产投资可能负增长,并且长期来看经济依然处于下台阶过程中,经济尚未完全触底,抑制利率上行空间,短期内债市依然以震荡行情为主。

中金公司预计,未来一到两个季度,货币政策难有显性放松,货币市场利率也因此难以下行。据介绍,当金融机构放缓债券融资,放缓同业业务,放缓理财业务,资金只能更多以普通存款体现在银行表内,靠有存款成本优势的银行更多增加债券配置来降低债券资金来源的成本中枢,形成反脱媒趋势。这意味着表内资金偏爱的利率债在低成本存款资金驱动下仍有一定利率下行空间。

业内人士认为,经济基本面的边际改善以及中期内资金面的趋紧压力对本轮债市调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受资金成本抬升较快影响,现券市场曲线过平的现状确实有修复性调整的需求。

同时,监管政策的收紧不断压缩债市的想象空间。随着上交所和深交所相继发布关于房地产及产能过剩行业公司债的分类监管标准,去杠杆政策持续发力,一级市场反应明显,信用债整体发行量下降,房地产及产能过剩行业债券发行量更是明显下降。机构人士指出,一系列政策的落地都表明,严监管、控风险、降杠杆已成为政策主基调,后期去杠杆将持续。多项监管政策贯彻施行后,信用债后期预计震荡将持续。

对于未来债市的投资潜力,机构间也有不少乐观看法。海通证券宏观债券首席研究员姜超表示,未来金融资产价值将体现,通缩期间首选应该是金融资产。在通缩环境里面,实物资产意义不大,他表示对债市坚定看好,股票和债券有股息和票息,都要好于实物类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