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建设国际保险中心的道路上,上海保险业正持续高速发展。上海保监局局长裴光近日在上海市保险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上表示,2016年1至9月,保险业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共提供风险保障340.32万亿元,同比增长74.84%。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险业的发展。我国保险业步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2016年1-9月,我国保费收入2.59万亿元,同比增长32.2%。今年年末中国有望超过日本而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

而上海保险业近几年的发展也可圈可点。

裴光表示,近年来,上海保险业着眼于上海经济社会整体工作,不断提升保险服务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的能力,取得显著成效。保险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更加重要。

上海保监局数据显示,2015年,上海保险深度和密度不断深化,达到4.5%和4658.55元/人,分别同比提高了0.31个百分点和591元/人。保险业新增就业人口9227人,共缴纳税收137.44亿元。保险业增加值同比增加10.8%。

同时,保险为上海经济社会运行提供全面风险保障。2016年1-9月,保险业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共提供风险保障340.32万亿元,同比增长74.84%。其中,社会管理作用明显的责任保险共提供风险保障111.52万亿元,同比增长838.37%;与实体经济联系紧密的保证保险保障金额同比增长89.85%,与民生保障关系密切的年金保险保障金额增长至1855.91亿元。2016年1-9月,保险业赔款与给付共计396.89亿元,同比增长13.51%。

而一批改革创新项目试点先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社会各届的高度肯定。例如自6月1日启动的道路交通事故“快处易赔”系统,上海保监局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该系统微信客户端用户达13万人次,完成交通事故责任认定2756件,事故处理平均用时6分52秒,其中从事故发生到撤离现场平均用时仅需3分59秒,成为保险支持公安综合改革试点的经验做法。

另外,保险资金也通过债权计划、股权计划等方式支持城市建设。截至9月末,保险资金通过设立债权、股权计划和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合计发起29项基础设施及不动产项目投资,注册资金合计1256.65亿元。

裴光表示,虽然,上海是全国保险业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创新发展的先行者,但与知名国际保险中心功能作用相比,还有相当差距,保险业的覆盖面、功能和作用还需进一步扩大提升。当前,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和决胜阶段,在学习借鉴发达国家保险监管理论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行再创新,这是“跟跑”。但是,未来要“领跑”,要进入“无人区”,就迫切需要创新的保险理论提供方向指引、动力驱动和智力支持,引领行业创新发展。

“虽然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总体的理论框架已经成型,但是对于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内容的研究才刚开始,包括在开放经济环境下保险要素交易市场的建设、保险风险防控机制的研究、保险监管的区域合作、保险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等等。”裴光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