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银金科对资本市场的渴望由来已久,此番能否如愿以偿?

嘉银金科对资本市场的渴望由来已久,此番能否如愿以偿?

美东时间2月22日,你我贷母公司上海嘉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嘉银金科”)再次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更新后的招股说明书。此次更新后的招股书,披露了嘉银金科2018年第四季度的业绩情况,并就此前监管下发的《关于做好网贷机构分类处置和风险防范工作的意见》(175号文)是否会对公司业务造成影响进行了阐述。

嘉银金科曾于2015年12月登陆国内新三板,去年初又从新三板摘牌,开始筹备赴美上市。2018年12月,嘉银金科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IPO申请材料。但受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影响,其上市进度被延误。2月6日,停摆结束后,嘉银金科提交了第一次更新后的招股书。

尽管嘉银金科对资本市场的渴求迫切,但受行业雷潮以及网贷备案迟迟未能落地等因素影响,其赴美上市之路依旧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财务数据增色背后:

平台金额逾期笔数超44万笔

得益于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嘉银金科在过去几年迎来了黄金发展期。招股书显示,2016年,嘉银金科净亏损3.898亿元,而到了2017年便一举扭亏转盈。截至2018年9月30日,嘉银金科的净收入达到21.717亿元,实现净利润4.49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4%。

不过,新浪财经通过对比发现,嘉银金科在招股书所披露的2017年财务数据,与其此前在新三板所披露的2017年报数据并不一致。

嘉银金科此前在新三板披露的2017年度数据显示,公司的营业收入为15.29亿,净利润4.06亿元;而据其美股招股书,2017年嘉银金科的总营收为22.51亿,净利润5.395亿元,两项数据均比在新三板披露时有所增加。

细分至各业务收入,嘉银金科2017年年报显示,公司当期主要营业收入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服务费,收入15.01亿元,占当期收入的98.14%,云数据管理服务收入2843.8万元。其美股招股书披露,2017年公司贷款撮合费18.57亿元,贷后服务费1.25亿元,这两项业务合计收入19.82亿元,同样比新三板所披露的网贷收入多出了4.53亿元。

通过对比两份报告数据,新浪财经发现,嘉银金科在新三板和美股上市的主体并不一致。

根据2017年年报显示,嘉银金科在新三板的挂牌时,旗下拥有两家全资子公司,分别为上海你我贷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下称你我贷)与上海嘉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而美股招股书披露赴美上市主体拥有三家全资子公司,分别为你我贷公司、上海嘉银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和Shanghai Caiyin Asset Management(财银资管(音译))。

相比在新三板挂牌时,嘉银金科美股招股书所披露的主体增加了财银资管,并且将上海嘉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替换为了上海嘉银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天眼查数据显示,上海嘉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上海嘉银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至于另外一家增加的主体财银资管,嘉银金科美股招股书披露,财银资管的主营业务是向你我贷借款人违约后,向投资人偿还借款,也就是一家依托于你我贷的担保企业。

而除了主体变更造成的影响外,嘉银金科2017年财务数据增加,或是因为其招股书采用了新的会计准则,即ASC 606。

ASC 606是用来核算与客户之间的合同产生的收入,并按照不完全追溯法对之前年度的财务数据进行调整。

就互金公司相关业务而言,新收入确认准则主要影响公司分期收费产品的收入确认时间。根据之前的收入确认准则,公司在月度服务费收到之后才会确认收入,但根据ASC 606准则,公司在完成合同义务之后即可确认收入。这意味着,互金公司可以提前确认部分未到账的收入,其财务数据有所增加也就显得“顺理成章”。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采用ASC 606新会计准则并不会增加企业的实际收入。换言之,在新会计准则下,嘉银金科2017年的财务数据虽然更加亮眼,但属于“虚胖”。具体来看,2018年第三季度,嘉银金科单季亏损仍达到4400万元。同时,截至2018年9月30日,平台的借款数量与投资交易量纷纷下滑,下滑比例分别为18.2%、29.5%。

此外,平台逾期率不断攀升也给公司的风控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根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登记的最新运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底,你我贷平台的逾期金额为3.36亿元,逾期笔数44.13万笔,累计代偿金额33.62亿元,金额逾期率1.96%,较去年同期(0.88%)上升1.08个百分点。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受爆雷潮影响,你我贷2018年三季度的放贷规模出现腰斩式下降,直接拖累其盈利能力,分母的下降也会加剧不良率恶化程度,四季度放贷规模和待收余额已经回归至爆雷潮前水平。

在他看来,当前网贷平台虽参照信息中介进行监管,风险应由出借人承担,但出借人端的零逾期、零不良现象比比皆是,监管是否认可这种“信息中介模式”以及如何推动网贷行业实质性打破刚兑,也将对网贷行业的发展空间带来根本性的影响。

年化利率逼近36%监管红线

频遭用户投诉

除业绩受雷潮影响外,你我贷的综合年利率过高等问题也遭到了消费者的诟病。据监管相关规定,网贷的综合借贷成本不得超过36%,而许多金融消费者投诉表示,你我贷的实际借款利率已经超过了36%,涉嫌高利贷。

以黑猫投诉平台上的胡女士为例,2018年 2月,胡女士在嘉银金科旗下的你我贷平台申请了2万元借款,分12期归还,前两个月每月还3598.32,后10个月每个月还1998.32,还款总金额为27179.84元。通过计算可得,胡女士本次借款的综合年化利率约为35.9%,而用IRR计算公式得出的实际年化利率则超出了70%。胡女士认为,你我贷的实际年化利率达超出了监管规定的36%,涉嫌高利贷。

此外,在黑猫投诉平台上,针对你我贷高息问题进行投诉的案例已有8条,在微博上,也有许多网友对你我贷的借款利率提出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嘉银金科此前曾在招股书披露,你我贷平台上撮合的大量贷款年化利率超过了36%,2016年和2017年分别有1.2亿和116亿元的借款成本超过了36%。 

为了符合可能适用的法规的规定,你我贷在2017年调整所有贷款产品定价,以保证所有贷款产品的APR不超过36%。但嘉银金科同时也在招股书中指出:虽然你我贷认为目前其产品的年利率不超过36%,但法院及政府当局可能有不同观点,其部分或全部服务费可能被认为无效,是风险点之一。

根据最高法对民间借贷的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有权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但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则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应当被认定无效,借款人有权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

总体而言,尽管目前对于网贷综合借贷成本的计算方式尚需进一步厘清,但如何维持公司营收和网贷利率之间的平衡,终究是嘉银金科未来需要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资本之旅一波三折

赴美上市走向何方?

公开资料显示,嘉银金科是一家从事金融科技创新服务的企业,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法人严定贵持股58%,为最终受益人。旗下品牌包括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你我贷,以及上线不满三年的金融云产品“极融”。

嘉银金科对于资本市场的渴望由来已久,在实控人严定贵的运筹下,从2015年开始到2017年,嘉银金科屡屡尝试冲击资本市场。

2015年4月,A股上市公司熊猫金控发布公告称,与上海嘉银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嘉银金科未更名前)以及严定贵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拟通过现金收购51%股权,同时购买公司51%股权,未披露具体成交金额。

然而,就当市场都认为嘉银金科即将成功借壳上市的时候,交易随后流产。同年6年,你我贷官网公告称,拟终止资产重组。针对终止合作的原因,你我贷表示,与熊猫金控就交易事项进行多次沟通,但交易涉及的条款存在较大分歧,有关事项未能达成一致,经你我贷慎重决定终止本次资产重组。

登陆A股受挫后,嘉银金科将目光投向了当时热门的新三板,通过分多次、分步骤的关联交易,最终于2015年12月借壳复仁科技,成功登陆新三板。

可惜好景不长,2018年3月7日,嘉银金科发布公告称“出于资本市场长期发展规划需要,为了更好地配合公司业务发展”,公司拟终止在新三板挂牌。有业内人士指出,嘉银金科从新三板摘牌,除了成交量低迷、流动性低之外,还有原因是,政策监管下新三板上市互金企业资本运作可能性受限。

2017年,嘉银金科实控人严定贵通过资本运作收购了香港上市公司中国支付通24.13%的股份,成为后者的第一大股东和实控人。这引发了市场对于嘉银金科是否会借壳港股上市的关注,不过嘉银金科最终将目标锁定在了美股。

2018年12月,嘉银金科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IPO申请材料。一般而言,当赴美上市的公司按规定递交注册登记证明书后,SEC有一个专门的小组来处理并对信息进行检查核实。正常情况下,申请登记人一般会在首次递交报告后4—6周收到SEC的第一封意见信,但受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影响,嘉银金科的上市进度遭到了延误。

停摆结束后,嘉银金科在很短时间内便提交了第一次更新后的招股书,随后又于2月22日第二次更新招股书。不难看出,嘉银金科对于资本市场的渴求迫切。就目前看来,在行业监管日益趋严、竞争不断加剧的当下,尽快登陆资本市场也可以有效缓解公司经营层面的压力,对投资方和股东们是一个说得过去的交代。

然而,受网贷备案进展迟缓以及业绩下滑等因素影响,一些海外对冲基金已经参与了对互金中概股的沽空,互金公司登陆美股的压力有所增加。此外,经过长时间的停摆,SEC所需要受理的IPO文件堆积如山,正常情况下,从公司提交S1文件到正式公布招股价最少需要大概一个多月时间。

对此,薛洪言分析指出,网贷行业的前景主要取决于监管,网贷涉及公众资金,相比消费金融、支付等行业,具有更强的风险属性。监管当前释放的信号以趋紧为主,正强力推动中小平台的有序清退,头部平台的市场集中度有明显提升,“不过头部平台能否顺利通过备案,仍有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