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国债券市场发生了较大变化。外部环境上,美联储加息步伐依旧,外围扰动因素持续发酵;市场方面,在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政府在继续稳步推进金融严监管和去杠杆的同时,货币政策基调也更加灵活适度,为了缓解社融增速下降和违约风险暴露,资管新规等也出台了补充意见,在流动性宽松和信用风险缓释的背景下,债券价格呈现上涨趋势。

展望未来,长期限利率债的投资机会仍然存在,信用债估值不断修复,资产证券化市场蓬勃发展,固定收益投资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

宏观基本面有支撑

Wind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同比增长6.7%,相比2017年全年降低0.2个百分点。在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增速逐渐下台阶,这对于稳健的固收投资起到明显支撑作用。

2018年在金融严监管方向下,货币政策开始出现边际变化。短端利率大幅回落,流动性溢价显著压缩,银行之前倒挂的资产与负债利差重新由负转正,从而打开了整条收益率曲线的下降空间,带动收益率曲线呈现明显的牛市增陡特征。长久期的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价格出现显著上涨,利率债市场呈现牛市行情。

2018年以来,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事件多发,上半年涉及信用风险的债券面值总额达253.01亿元,同比增长47.13%。受信用风险事件冲击影响,市场风险偏好下降,信用债呈现估值重塑的特点。

在外围扰动因素加剧的情形下,对于固收投资可能带来两方面负面影响:一是人民币贬值带来的资本外流压力,二是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胀上行。从2018年上半年的官方数据看,两大影响还仅在预期和理论层面。然而,外部冲击导致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应密切跟踪关注。

机构行为规范化

从投资策略看,银行理财传统“左手资金、右手资产”的模式式微,跨期分散风险获取收益的方式受阻。未来银行理财对标准化资产、资产支持证券(ABS)、债转股、股权、量化等多层次产品的配置需求将持续提升。

2018年中小银行开始重新定位资管和委外业务的发展重点,对于暂不具备主动管理能力的银行,在明确投资目标和约束的基础上,着重构建合理的投资业绩评估体系,筛选优质资管机构。而对于具有一定资管能力的银行,将逐步建立大类资产的投资框架,构建FOF或MOM组合,实现风险收益目标。

2018年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对资管行业生态及债券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非银资管作为二级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去刚性兑付”的环节上需要时间消化。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自身业务再次扩张的冲动较低。但是在结构上,会更加合理、规范、审慎地参与标准化固定收益类投资。

坚持“守正出新”

从供需看,2018年下半年地方专项债发行规模明显扩容。在需求端,由于二季度市场风险偏好降至低点,大量交易头寸集中在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机构新增的配置空间有限。从估值看,目前利率债配置价值已回归历史中值,性价比有所弱化。2018年下半年利率债在供需矛盾和基本面预期角力之间反复,行情颠簸加剧,但长期资本回报率仍然在下行。因此,长久期的国债、政策性金融和地方政府债作为低风险债券品种,仍然具备投资机会。投资者应在久期和杠杆策略上适当审慎。

在市场风险偏好有所恢复的情况下,信用债可以适当增配。高等级的信用债可以适当拉长久期,而在到期期限较短的信用债方面,也可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下沉评级。在债券品种选择上,优先选择规范运营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券,以及现金流较好、资产负债率较低的龙头企业债券。

随着资管新规落地和货币基金流动性管理的加强,中短期债券型基金有望部分替代货币基金和银行理财。此外,随着P2P、非标等产品刚性兑付预期的打破,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以及对回报率要求整体降低,兼具合规性、透明性、低波动性的中短期债券基金也将逐步赢得投资者信任。

资管新规实施后,资产证券化将成为“非标”转“标”的重要工具。融资方期望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BS)、抵押支持债券(MBS)、商业抵押担保证券(CMBS)等标准化证券来替代非标融资。此外,未来房地产市场更加强调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大力支持长租公寓的建设。在金融产品创新上,为了解决地产公司资金回款问题,需要大力发展CMB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等房地产类金融产品。资产证券化与REITs在中国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资产管理机构也将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