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不良贷款认定口径趋严,一边是新会计准则下拨备计提力度加大,银行或面临“增收不增利”的业绩考验。此前,不良贷款的认定口径不一,很多银行未将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全部纳入不良贷款,隐藏了大量风险资产。去年以来,为充分暴露真实不良,区域银行纷纷统一不良口径,甚至一度造成了大量农商行、城商行不良大幅攀升、评级被下调的情况。
“拨备”是银行弥补不良贷款损失的准备金,是抵御信用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上证报统计发现,不少银行已未雨绸缪,加大了计提拨备的力度,近两年拨备覆盖率已经悄然“高筑”。
不良认定趋严
春节前一周,某城商行公布2018年业绩指标,因其将逾期90天贷款纳入不良贷款,导致从利润中计提的拨备资金超出预期,使得该行2018年全年净利润下降近三成。这一情况也成为因不良贷款监管口径调整而“消磨”利润增速的典型案例。
银行拨备暗储“余粮”对银行而言,逾期贷款的范围要大于不良贷款,两者口径存在差异。具体不良贷款的判断标准并不统一,存在主观性,容易掩盖贷款质量的真实情况。风险暴露逾期90天以上贷款,被业界认为是体现不良的较为客观的指标。
去年以来,监管部门逐步调整了各地区的不良资产统计口径。据悉,去年6月30日前,属于银保监会直接管辖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需将90天以上逾期贷款计入不良。属于地方银保监局管理的地方性法人银行则给予缓冲期,最长可延期至2019年底达标。
暴露真实不良这一趋势已经反映在数据上。银保监会于1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银行业不良率继续攀升,由2017年底的1.74%升至2018年底的1.89%,全年上升0.15个百分点,其中第四季度上升最多。
各大上市银行也在2018年半年报中披露了不良贷款偏离度,即逾期90天贷款总额/不良贷款总额。上证报统计发现,A股上市银行中,截至去年6月末,合计只有7家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的比值高于100%,包括三家股份行和四家城商行。
拨备计提加大
不良贷款增多,必然相应要增加计提拨备。最新公布的2018年业绩快报中,上海银行和杭州银行等5家银行公布了拨备覆盖率数据,均较2017年有所提升。上证报统计发现,2018年一季度有28家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较2017年有所增加。其中,截至去年三季度,拨备覆盖率超过200%的银行有17家,比2017年底增加了4家。更有甚者,有3家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超过400%,远高于150%这一监管标准。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3.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762亿元。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分别为185.5%和3.5%,较上年末分别上升5.1和0.24个百分点。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熊启跃认为,一方面,随着不良资产的暴露,银行加快了核销,需增大拨备;另一方面,随着新会计准则逐步落地,拨备计提的标准在提高,范围也在扩大,未来拨备计提的幅度还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拨备也是熨平利润波动的重要调节器。“在新的会计准则下,拨备要求会进一步提升,而有能力计提的时候银行会主动多计提拨备,以平滑业绩增速,及应对未来的资产质量下行风险。”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