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监管层已要求信托业在2018年压缩通道业务。国投泰康信托研究发展部和晋予认为,通道业务推高的信托资产规模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在金融去杠杆、防风险、降成本的政策导向下,通道业务的高速增长预计难以为继,信托资产规模拐点隐现。

压通道主要压新增

在券商、基金子公司资管规模缩水背景下,信托的高增长颇为惹眼。规模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通道回流。三季度末,银信合作余额为5.43万亿,在信托管理资产中占比22.27%。通常被业内用来评价通道状况的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在2017年三季度末达13.58万亿。

有接近监管层人士称,2018年信托业的外部环境关键是“压”,就是压通道。

“我觉得信托作为通道方来压缩有点不太现实。”一位华北地区信托经理称,“就通道业务中信托的角色而言,很难说主动干什么,因为权利、义务在合同里面约定好了,基本就是根据银行指令行事。都没有主动管理,怎么能说主动解除交易?”

有华北地区研发部人士称,通道压缩存续项目很难提前结束,那主要就从新增入手,降低新增规模和增速。具体有三方面措施:一是严把合规、风控关,提升新增业务门槛;二是到期结束,不再延续;三是一些平台类通道项目,可以通过置换债替换出来。

“从我们公司来讲,合规性放在首位,肯定从合规上来压缩,比如减少擦边球业务。”一位大型信托公司信托业务负责人称。

规模可能出现负增长

有业内人士认为,行业信托规模增速会有明显的下滑,可能出现负增长,不过对信托业务收入的冲击不会特别明显。因为信托业务收入贡献中,通道业务要远低于主动管理业务。

2017年信托业经营指标已经说明这点,全年信托资产规模的增长并没有带来收入和利润的快速增长,两者增速在2017年出现背离。“由于增长较快的是事务管理类信托,其本身报酬率较低,因此信托业务收入的同比增速远低于规模。”和晋予称。

虽然可能对规模增长带来负面效应,但是从业务合规、行业长远发展而言有其正面意义。因为“通道业务”并非可以高枕无忧,也可能是“名利”双失的赔本生意。前述信托业务负责人称,此前通道中会有合规问题,比如不满足规定的房地产项目包装一下,银行理财投信托,信托投有限合伙,然后资金就能投出去,未来监管穿透,信托公司可能也不敢这么做。

业内人士认为,若通道额度有限,肯定是价高者得,未来通道费率可能抬升,不像现在这么廉价。“最早做通道1%,之后千八、千一甚至万八,这是恶性竞争的结果,回归理性之后要做有质量的通道业务。”前述信托负责人认为。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