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7年一季度信托行业的主要经营数据来看,在宏观、行业与政策等因素交织联动、共同作用的复杂背景下,信托公司依然砥砺前行:信托资产规模逼近22万亿元,实现30%以上的增速;业务结构日趋合理和优化;信托业务收入占比也继续保持上升态势,成为经营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信托主业收入进一步增长

2017年一季度,信托全行业实现经营收入216.80亿元,同比增长0.84%;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155.37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1.11%。但是,从环比指标看,经营收入和利润总额环比降幅较大,降幅分别为43.75%和38.63%。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所长翟立宏分析认为,这其中有一部分源于季节效应。另外,从历年各季度经营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变化看,同二季度和四季度相比,一季度和三季度信托行业的经营收入和利润总额通常都较低,导致季度环比指标易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

在经营收入的构成中,信托业务收入占比继续保持上升态势,是经营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017年一季度末,信托业务收入为160.21亿元,占比为73.90%,同比增长2.44%;投资收益为37.43亿元,占比为17.26%,同比增长5.00%;利息收入为12.29亿元,占比仅为5.67%,同比下降19.78%。在信托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信托业务收入持续提升反映出信托公司在主动调整业务结构、持续回归信托本源。

从受托管理成效看,2017年3月单月清算信托项目1318个,年化综合实际收益率为5.01%,较上季度末回落约2.59个百分点。翟立宏认为,伴随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入,传统经济动能有所减弱,新经济动能还需培育,此时低风险、高回报的优质投资项目相对稀缺,同时可能实现高收益的证券投资信托也不理想,进而导致信托产品收益率下滑幅度明显,年化综合报酬率相应大幅下降。

功能投向持续优化

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融资类信托规模从2016年一季度的4.12万亿元上升至4.41万亿元,占比为20.07%,同比增长7.04%;投资类信托规模从5.51万亿元增至6.08万亿元,占比为27.67%,同比增长10.34%;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从6.95万亿元增至11.48万亿元,占比为52.26%,同比增长65.18%。

可以看出,在融资类、投资类、事务管理三类信托中,融资类信托占比最低,增速最慢;投资类信托占比和增速均高于融资类;事务管理类信托不仅占比最高且增速最快。融资类信托业务的发展与企业的贷款需求程度相关,信托公司融资客户多为中小企业,其需求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融资类信托业务的不稳定性。伴随着金融市场改革的持续推进和信托行业转型升级的深入探索,未来投资类信托的占比和增速预计会进一步提升。

从信托资金的投向来看,2017年一季度五大投向占比情况如下。工商企业占比25.28%,金融机构占比19.99%,基础产业占比15.91%,证券投资占比15.39%,房地产行业占比8.43%。与2016年四季度相比,变化在于基础产业超过证券投资跃居第三位,进一步彰显信托服务实体经济的监管导向。翟立宏认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通过积极探索PPP模式和产业基金模式,信托在支持基础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方面依然大有可为。而监管政策对房地产融资一直呈高压态势,可以预计流向房地产的信托资金增速将趋于平稳。

行业转型依旧道远且坚

当前宏观经整体运行依然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金融风险持续暴露的压力依然存在。和其他金融行业一样,信托公司既需要在行业整体层面上夯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构建风险防控的多重屏障,又需要在公司个体层面上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增强抵御风险的实力。

翟立宏表示,当前,从信托业监管顶层设计看,通过完善监管体系和制度建设、发挥信托业协会行业自律作用、运营信托业保障基金、建设信托产品登记和交易流转机制等,“一体三翼”监管运行体系已初步形成。从制度保障来看,为促进信托业稳健发展发挥了安全网作用;从量化指标来看,信托公司的信托赔偿准备绝对值逐年增加,防控金融风险的意识和效果不断提升。但是,在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业务层面,整个信托行业依然任重道远。

据测算,从投资者角度看,中国高净值家庭数量自2007年开始一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13年至2016年复合增速为22.2%。截至2016年年末,中国高净值家庭数量为237万户,预计未来4年复合增速为13%,至2020年达388万户。从财富角度看,2016年中国高净值家庭可投资资产总规模为58.88万亿元,2013年至2016年复合增速为26.3%,预计未来4年复合增速为14.7%,至2020年达102万亿元。此外,财富管理领域还有庞大的机构客户市场有待培育和开发。

“信托公司要想在这个市场领域有所收获和发展壮大,必须在提高主动管理能力上下大力气,同时在扩大增值服务上精耕细作。”翟立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