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购买香港保险已成内地人的新时尚,山东也不例外,记者此前就发现已有香港公司在山东设点进行保险推介。不过,随着需求的增多,非法销售、代理香港保险产品的行为也日益增多,保监会对此也在重拳打击。

6月16日,保监会官网消息显示,2016年底以来,保监会在上海、广东、深圳等10个省市开展了打击非法销售、非法代理香港保险产品行为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已有1家公司被注销,35个网站或微信公众号被关闭,27个网站或微信公众号采取整改措施。

记者注意到,除了非法代理、销售香港保险会给消费者带来风险外,内地人即便亲自前往香港购买保险也面临诸多风险,不得不防。

非法代理香港保险遭打击

保监会披露信息显示,近年来,境内非法销售、非法代理香港保险产品的行为日益增多,既扰乱境内保险市场秩序,造成消费者被误导和维权成本增加,又干扰国家外汇管理秩序,造成资产外流甚至清洗黑钱。

为规范境内保险市场秩序,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险监管部门从2016年底以来,在上海、广东、深圳等10个省市开展打击非法销售、非法代理香港保险产品行为专项行动。在公安机关和网信部门的支持下,监管部门采用线上调查、线下走访等方式,共排查出涉嫌非法代理香港保险产品的网站、微信公众号及机构等有效线索67条,分别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查处置。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保监会处置的网站或微信公众号,其运作模式在其他地方也普遍存在。

比如,2017年1月,保险监管部门排查发现,深圳前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通过其经营的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保×财富”“港险××”“港保××”,推荐销售香港保险公司产品。网站自称“香港保险私人定制专家”,为大陆消费者提供香港保险购买、代理、定制及售后等服务,并声称“截至2017年2月,累计服务内地去香港投保客户人数上万人”;微信公众号则宣称“专注提供香港保险服务5年,已服务近8000多名客户”。

经查,深圳前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不具备境内从事保险中介业务资质,却在公司网页、微信公众号,以及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商事主体信用信息平台中声称业务经营范围包括保险经纪和代理业务,并且通过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公开宣传推荐香港保险产品。目前上述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已被依法关闭。

据披露,截至目前,在监管部门的专项整治活动中,已有1家公司被注销,35个网站或微信公众号被关闭,27个网站或微信公众号采取整改措施。

保监会表示,将持续关注境内非法销售、非法代理香港保险产品行为,特别是对为香港保险机构或者其他机构销售或促成销售保险产品的行为,一经发现,将坚决查处,绝不姑息。

诸多风险需引起重视

记者了解到,香港保险产品之所以在内地受追捧,“投保费率低、投资收益高、保障范围广,这是香港保险的三大卖点。”

以重疾险为例,香港重疾险最多保障范围是95种疾病,涵盖早期重大疾病以及原位癌等,而内地一般保障30-40种疾病,大多数保险产品不涵盖早期重大疾病以及原位癌。在相同保障内容下,香港保险的保费要比国内的保费低30%-50%,且得病即赔付,不限制投保人对赔付金的使用去向,国内是先看病再赔付。至于分红险产品,香港大多数采用6%以上的投资收益率进行分红演示,而内地一般为3%以上。

有业内人士表示,部分到香港买保险的富有人群,一方面是看中香港保单性价比高、功能齐全,比如生意人通常喜欢买高保额分红型寿险;另一方面是为了配置美元或港元资产,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出国留学或海外置业方便,另外把钱放在香港保险公司,私密性也好。

但凡事有利必有弊,因香港与内地保险业务在适用法律、监管政策以及保险产品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盲目跟风容易引发诸多风险。

比如保监会在此前的风险提示中就表示,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险适用香港地区法律,如果发生纠纷,投保人需按照香港地区的法律进行维权诉讼。与内地相比,香港法律诉讼费用较高,可能面临较高的时间和费用成本。如果不选择法律诉讼,投保人也可选择向香港的保险索偿投诉局投诉与理赔索偿有关的纠纷,但该局目前可裁决的赔偿上限是100万港币,大额保单的赔偿纠纷无法通过该局裁决处理。

而汇率风险和外汇政策风险也不能忽视。一方面,内地居民在香港购买的保单,赔款、保险金给付以港币、美元等外币结算,消费者需自行承担外币汇兑风险。另一方面,内地居民个人到境外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的交易,是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尚未开放的项目,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

另外,尽管香港大多数分红保险产品通常采用6%以上的投资收益率进行分红演示,但分红本身属于非保证收益,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能否实现主要取决于保险公司能否长期保持高投资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