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衍生品工具的发展,专业衍生品人才结构性紧缺日趋严重,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做好期货行业人才储备成为当务之急,人才培养也是期货行业长期发展的基石。”5月26日,在第十四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一带一路”战略与衍生品人才发展专场研讨会的致辞中,中粮期货总经理吴浩军这样表示。

北京工商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也表示,期货与大宗商品市场是提升中国“软实力”的重要举措,而期货与大宗商品市场“软实力”的提升,可以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硬实力”。近年来,我国期货行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下,我国大宗商品的贸易规模将不断扩大,对于大宗商品的国际定价地位将不断加强,管理大宗商品价格风险的需求更加迫切。因此,对于期货衍生品人才的需求将继续增加,人才缺口巨大。

不仅缺口大,期货衍生品人才现状还存在结构性问题。他解释说,目前我国期货行业面临“小行业面对大市场”的矛盾。从期货行业人员整体状况来看,2016年在中国期货业协会注册的从业人员有51777人,数量虽然增加,但其实增量最多的是券商IB人员。从从业人员学历分布来看,博士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较少,并且占比达77.66%的从业人员来自评级在BBB级以上的期货公司。

据胡俞越介绍,在期货公司从业人员流动方面,期货公司核心业务人才在流向私募,交易所和期货公司高端管理人才在流向场外。期货公司资产管理岗位从业人员流动性最大,同时增量也较多。

此外,韦莱韬悦中国区奖酬业务总经理、首席顾问沈恬表示,2016年期货行业人才流动率为17.9%,仅次于信托和基金,在金融行业内处于中位偏高。在人才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期货公司要保住人才,应做好人才管理,建立人才吸引、人才保留、人才识别和梯队建设的机制。

在期货行业人才奖酬方面,她表示,2016年期货行业总固定薪酬涨幅和总现金薪酬涨幅在金融行业均处于中位偏低,并且2017年预期调薪率均偏低,不利于阻止人才的流动。薪酬结构上,期货行业平均薪酬固浮比为64:36,浮动薪酬占比较低,也不足以有效驱动业绩。期货公司应对有限的资源更有效地分配,向关键岗位和人才倾斜。

除了保留人才,沈恬认为,在人才流动性大、人才能求的情况下,后备人才的培养尤其重要。她说:“期货行业人员的公司平均服务年限为4年,人才成熟度相对不足。为了更好进行人才保留和新人才培养,期货公司可以通过聚焦人才标准建立、人才体系搭建、继任规划三个关键举措,进行人才生命周期管理,加强人才管理的有效性。”

胡俞越还表示,未来期货公司的团队建设,要覆盖管理团队、经营团队、交易团队、研发团队、信息技术团队,期货衍生品最需要的将是复合型人才。另外,现货企业和金融机构对期货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很旺盛。

为了改善人才问题,在本次会议上,中粮期货发布了衍生品人才千人计划。中粮期货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杨英辉表示,此计划提出“十百千”的目标和蓝图,即计划设立十大系列精品课程、服务百家实体企业、培养千名衍生品人才。从2017年开始到2020年,用3年的时间,依托中粮期货20年服务实体企业的经验,做好衍生品人才的培养,切实为期货行业人才的储备贡献一份力量。